2010年5月3日 星期一

觀察世博|台灣館的觀點


據參觀世博會的民眾說:
台灣館設計的流程很好非常溫馨感人〜值得大家去參觀。


臺灣能夠參加2010上海世博會,實在很不容易………

個人觀察:
臺灣館這次在世博最主要應該有兩個目標,
其一,展示台灣科技之力創造許多世界第一,
以吸取全世界科技大廠之訂單,賺取外匯。
其二,是以吸引外國觀光客來臺觀光,
尤其距離最近的中國人來臺觀光熱潮,
提升臺灣經濟復甦。


2010年上海世博會於4月20日開始試營運,
台灣館是所有場館中最熱門的館,
即使要求參觀者預約人潮仍繞館大排長龍,
後來因無法入館的人太多產生推擠,
館方怕發生意外暫時封館並請來大批警察疏導人群。
整個試營運期間,
台灣館被評選為最值得參觀的場館之一,
不僅是高科技聲光影像的展項吸引人,
台灣人細膩親切週到的待客之禮,
更是讓民眾非常感動。


相隔40年,台灣再次前進世博盛會,
當然要給大家看點兒不一樣的!
親善大使導覽聲:
『大家先看一下我們的外壁,是和台北101大樓一樣的…』

早在世博開募之前,
臺灣館的設計早就引起廣大討論,
臺灣館位於世博園區A片區,
緊鄰世博軸和車站的出入口,
建築是由臺灣名建築師李祖原帶隊設計,
這是相隔40年之後,
李祖原再次為臺灣館設計,
其創意靈感是以東方哲學為出發,
從具有傳統象徵的孔明燈發想。
以「山水心燈」自然、心靈、城市為參展主題。
主要外觀由山形建築體、點燈水臺、巨型玻璃天燈
及LED燈心球幕共同組成。


2010上海世博會台灣館「山水心燈」,
在外部主體形式上,呈現出多層表達的多媒體展演。
通過LED「臺灣之心」球體與心燈外部,
二者虛實互生的動態展演,
呈現成萬蝶飛舞、海洋守護、臺灣創意、
自然永續與民間藝術的多種影像,
向世界傳遞臺灣多元自然及生命圖像,
並展現出日夜不同表現的多樣風情。

臺灣館以象徵太平洋的無邊際水池
作為守護「心燈」的建築基台,
以臺灣的日月潭水、鶯歌的陶土燒制的蝴蝶
玉山的原生山石為隱喻呈現東方的五行和諧共生意義,
踏上點燈檯就如同踏上臺灣寶島,
共同為世界的和諧祈願,
並彰顯「未來城市」中「回歸自然」生活力之展現,
以得生活最大和諧之理想,
並向世人表達二十一世紀之願景。

台灣之窗 用熱情迎賓
台灣館一進場首先看到的是「台灣之窗」。
這兒有許多小的LCD螢幕,
如同窗口般鑲嵌在入口大廳各面牆壁的山水線條之上,
所以稱之為「台灣之窗」。
在這些LCD螢幕中,可以看到包括台灣館的代言人林志玲、
陶晶瑩等向來賓表達歡迎之意。
同時這裡還有影片介紹台灣館的主題
包括「山、水、心燈」的含意,以及天燈的由來。
「台灣之窗」同時也是等待搭乘電梯的梯廳。
台灣館採「批處理」模式以40個人為一批次,
每6分鐘進館一批,以流水式動線運行。

台灣習俗 連電梯都不馬虎
台灣館的本體建築有四層樓設有三部電梯,
包括兩部在大廳供參觀者使用,
一部在後側供特別來賓VIP使用。
來台灣館參觀的人一定有機會搭乘這些電梯上樓,
去體驗全天域球幕影院,
與下樓至點燈水台點天燈祈福。
細心觀察就可以發現這些電梯的控制盤上,
都沒有「4」的按鈕 這正是台灣電梯的特色。
由於閩南語中「4」與「死」是諧音,
所以台灣大樓中的電梯很多是沒有「4」樓的,
電梯按鈕上的「5」樓實際上就是「4」樓。
台灣館處處表現台灣特色,連電梯也不放過。
電梯不銹鋼壁面上的圖案是象徵吉祥的如意,
這也是李祖原設計的建築中最常見到的元素。
全天域球幕劇場
花香從天降參觀者搭乘電梯到達「5」樓,
就將要進入720度全天域球幕劇場。
這個劇場是台灣館的展示重心,
這也是上海世博會中唯一的全天域球幕劇場。
觀眾首先進等待廳觀看介紹影片,
接著進入球型劇場這是一個直徑12公尺的球體,
觀眾是站立在橫貫球體中心的天橋上觀看。
放映的影片是「自然城市」長度約4分鐘。
在影片中將出現許多台灣的自然與城市景觀,
這些景觀是以實景為素材加上藝術再創造。
全天域球幕對絕大部份觀眾來說,
應是從未有過的經驗。
譬如當視角滾轉時觀眾會有失去平衡的感覺,
此外這個劇院還搭配 4D特效,
譬如出現美麗的鮮花時現場就會聞到花香。
統籌展演內容及工程的躍獅影像科技總經理吳菊表示,
台灣館傾台灣科技之力創造許多世界第一,
最精彩的是館內4D動畫影像,
四分鐘顯示十二萬六千個畫面,
平均一秒有三百六十個畫面,
數量是電影「阿凡達」的兩倍,
將帶給觀眾超過阿凡達兩倍的視覺「極限震撼」。


點燈水台
台灣館是以「天燈」做為主題,
所以在二樓LED球下設計的點燈水台,
是讓參觀者放天燈祈福的地方。
我們當然不可能在世博園區內燃放真的天燈,
不過這裡的系統卻能夠「虛擬」放天燈。
在LED球下有40座點燈檯圍繞,
每座檯面上有一具觸控螢幕,
參觀者可以點選自己想要祈福的語句,
按下確認鍵後一道鐳射光射向LED球的南極,
接著一盞寫著所祈福語句的天燈在球幕冉冉上升。

天燈上的祈福語有12種選擇,
都是特別邀請台灣的書法名家所寫的墨寶,
並且全都是繁體中文。
對於台灣人來說,
獻給上天祈福的天燈恭敬地寫上繁體字,
那是理所當然,
但要想到這是在中國大陸的戶外媒體,
出現繁體字的意義就非比尋常了。
此外為什麼要在固定的祈福語中選擇,
而不開放自由祈福也是有原因的,
不是技術做不到,
而是在大陸的戶外媒體是極其敏感的領域,
絕不能出現沒有經過審核的內容,
以免被有心人士利用。
點燈水台是一個極為複雜的多人互動系統,
它要結合點燈台與LED球幕,
接受多人點選不同的內容在同一個平台上演出。
在台灣館做出這種設計之前世上還沒有這類產品,
而以台灣館籌建時間之短,
要做這種研發本身就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
我們看這個點燈台的造型與加工細緻程度,
就知道不像是幾個月的時間能開發出來的。

城市廣場
在點完天燈之後,參觀者循樓梯下到一樓,
這兒的體驗項目叫做「城市廣場」。
它是由以竹片亂編的技法,
構成一個由中央大樹跨越天頂到四周接地的一個整體造型,
這個造型完全以竹編架立,沒有其他的支撐結構。
竹編的後方與地面藏有許多燈光,
共計有2,300個LED光點代表台灣的2,300萬人。
整個的體驗以燈光秀加音樂為主,
音樂是由劉學軒創作,
以台灣民謠融合國樂器及管弦樂團演奏,
搭配各種音效,
表現台灣城市生活的一天,情緒渲染感人。
燈光則以模擬一天晨昏的變化,
以及許多台灣地標造型的串燈構成。
音樂燈光秀的高潮是西北雨的出現,
這是台灣人對亞熱帶氣候的特殊記憶,
也出現在「城市廣場」讓參觀者共同體驗。

台灣人好客精神 台灣館實地感受
在城市廣場還有一個很特別的活動是「奉茶」,
台灣傳統在夏天都會在路邊擺上大茶壺上面寫著「奉茶」
供口渴的路人飲用,
這是台灣人對陌生人表達關懷的一種體現。
在城市廣場中親切可人的親善大使
捧著剛泡好的台灣高山烏龍茶請大家品嚐,
天燈造型精緻的茶杯還可以帶回去當紀念。
這讓參觀者對台灣人的愛心與細膩周到特別感動
關於親善大使的由來特別值得一提。
在去年六月台灣館展示設計競標時躍獅的方案中就有提到,
建議服務人員一定要用台灣人,
而且由華航訓練空服員的單位代訓。
當時沒有人認為這是必要的,
因為把整批人馬從台灣運去除了工資之外
還要負擔交通食宿,
成本極高,所以一般都是僱用當地的人員加以培訓擔任。
躍獅公司在中國經營多年,
深知兩岸服務業人員給人的親切感是有落差的,
服務的親切感來自談吐、語調、表情、肢體語言,
這些差距來自於整個社會家庭文化幾十年的型塑,
不是幾週訓練可以改變的。
我們認為台灣人的服務也是台灣館的展品之一,
所以成本再高也要全部自台灣「原裝進口」無法用代用品,
這就是親善大使選拔與華航代訓的由來。
由城市廣場參觀者現場的反應我們知道,這個投資是對的。

台灣參展上海世博資訊
展館及主辦單位:
台灣館(台北世貿中心)
台北案例館(台北市政府)
震旦館(震旦集團)
3館籌建約花費18億元台幣
設計團隊:
.台灣館:李祖原建築師事務所、躍獅影像科技
.台北館:北市府、台灣電通
.震旦館:卡爾吉特設計公司上海分公司
表演團隊:動員數百名表演者、台灣7大表演藝術團體,
如明華園將演出《超炫白蛇傳》,
大型表演藝術場次至少12場次
資料來源:台北世貿中心、北市府、震旦集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